[浦东]竹园小学:聚焦素养立意 创生学科实践——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第四轮)校内开题会暨竹园杏坛第十期
引子
立德树人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其根本任务怎么扛起,又怎么落地?
核心素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正确方向如何聚焦,又如何接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也决定了学校的课堂教学与评价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全面强化课程的育人价值,指了一条明路:学科实践。
这一条路竹园人一踏上就停不了步:从一节课的“小敲小打”到整门课程的框架解构,学科实践有了鲜明的学科特点;从一个领域的“单兵作战”到整个空间的系统重构,育人成果有了生动的竹园味道。正因为小步走不停步,学科实践的研究、育人价值的开发,进入了市级大平台:2023年伊始,竹园小学正式成为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第四轮课程领导力市级种子校,在“多元融合创生发展”的学校课程理念引领下创新课堂模式、变革育人方式,学校课程领导力这股强劲的动力促进竹园教师的师德、师智、师能,激活竹园学生的学历、学力、学立。
为进一步拓宽学科实践的研究场域,进一步加强行动路径的内视优化,5月12日,《聚焦素养立意 创生学科实践》——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第四轮)校内开题会暨竹园杏坛第十期》正式开讲。聚焦自选项目《素养导向下学科实践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竹园小学数学团队、英语团队、体育团队为代表,以“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生活动体验化,表现过程可视化”三大路径,分享了素养导向下的学科实践行动与思考。本次活动由课程创新中心鲍蓓蕾主任主持,面向全体竹园教师,达成竹园共识,形成实践合力,创生素养未来。
实践
学科实践是彰显学科本质功能特征的,有效完成学科特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是对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观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变革方向的确认。
竹园小学以实践性教学为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学科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其实质乃是实践参与。各教研组以素养为导向,关注教师“学习力”“实践力”“研究力”“分享力”,致力于学科实践,以此来提升竹园教师的师德、师智和师能。
数学学科学团队
数学学科实践指向数学问题解决的多维实践学习活动,由此实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与知识转化的学习方式变革。
谢楠老师分享了“小模型大学问重生活乐体验——以《面积》一课为例”的案例。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初步感知模型;从“一个”到“一类”,逐步建立模型;回归实际问题,验证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拓展逻辑思维进行案例分析。在侧重模型意识渗透的教学中,学生“变了”,这或许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成长”的意义!
贾思怡老师分享了数学学科周中五年级“花样盲盒我来造”的学科实践活动。验证学习活动体验中,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多元学习,提升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中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型。
佘天怡老师分享“用评价架起支架”数学学科实践中对于评价的实践思考。希望学生们在多彩学习空间里,在多元学习方式下,形成数学的学科实践活动的新模式,达成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样态。
英语学科学团队
卢颖老师以《打开学科实践之门 重塑英语学科特色》为主题,交流了英语学科的实践思考。基于最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英语组在大单元的视域下统整内容要素,结构化设计教学情境;单元整体分析,结构化设计学习方式;基于“三阶”模式,结构化设计学习活动。通过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习空间中开展不同类型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成为会思考、会表达、会合作、会创造的英语学习者。
龚雍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在不同的角色中走进学科实践》的感悟,讲述了她在不同的研究团队中的研究收获。黄怡婷老师作为四年级备课组长,分享的主题是《和学生一起在学科实践中成长》,进一步厘清了学科实践的概念,意义和路径。
以学科实践的方式研究学科实践,相信在不断的反思、总结、复盘中,全体英语教师会收获更好的专业发展,探寻更好的教学样态,促进更好的学生成长!
体育学科学团队
体育与健身学科以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出发点,结合体育学科本质特征,构思、探索体育学科实践的方法和途径。
倪麟老师介绍了学校体育团队以学习空间的拓展为抓手,将体育学习的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实施和课程学习评价有机融合的有效做法。在教学中力求“教、学、评”一体化,以学习评价导学促练,以评价创生增值体育学练,以数智赋能学习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赵立老师分享了以探索大单元教学为起点,在课堂中融入情境,结构化安排教学内容,创设结构化的学练情境,关注学习活动结构化设计和教学实施结构化。同时,有机关联体育课堂、课后锻炼、体育社团、学校体育主题活动等多种体育学习空间,将“学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有效延展。
融合的理念,诗韵的课堂,灵动的对话,智慧的构想……学校用课堂为学生架起彩桥,让孩子们喜欢学习,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解码
课程创新中心鲍蓓蕾老师聚焦专业发展,与大家一起《探寻教师成长的密码》,表达了学校期望通过探寻“研·教、研·写、研·展”三个密码,从实践出发为教师成长助力。
密码一:研·教:为专业成长铺一条路。立足于课堂的、与课改同行的教学研究,首先要寻找一个实在的点,落脚要小,关键在真。素养导向下的学科实践的设计与实施是学校模范实施国家课程的研究重点,以此出发的研究能够成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加持,实现教师成长;同时,教学研究的深入也需要营造一个像深度教研一样有“磁力的场”,带着全体教师向同一个方向前进。
密码二:研·写:为专业成长树一架梯。写是与实践对话、与复盘对话、与反思对话对话。《竹园教育研究》是校内教学研究的发表刊物,两期特刊的投稿情况对比体现了更多的老师已经探寻到个人成长的密码。
密码三:研·展:为专业成长搭一方台。《竹园杏坛》是学校另一个教师交流分享的平台,2021年9月至今,已成功举办十期。每一期都聚焦教育教学与学校发展,与热点、焦点、难点和痛点对话。在杏坛的舞台上,老师们变得更加自信,也带着这份自信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更走向于漪老师所说的“教师真正的成长在于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
点赞
教师成长的点点滴滴、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所有老师的同心、同行。党政融创中心宋柳娟主任以《童心,同行,遇见美好》为题,介绍了开学以来,全体竹园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工作。在各项重点工作中更是体现了竹园智慧和竹园担当。
作为全国文明城区点位校,全校上下一心不折不扣完成各阶段推进工作;在创建上海市文明校园过程中,全面落实“六个好”,创建特色鲜明,取得成绩斐然;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用学习和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素养,遵循亘古不变的师道;青年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关心团支部成长,不断创造机会锤炼青年作为……雁过一定留痕,笋芽的每一次突破都被看见,每一份努力都被认可!
携手继续同心同行,在下一个路口,笋芽们定会遇见更多的美好!
校长寄语
竹园杏坛是为竹园教师而设的“草根论坛”,没有身份之限,唯有百家争鸣。开坛至今21个月,截至目前已有超过半数的老师在杏坛宣讲,小小“竹园杏坛”是老师们分享智慧、宣讲理念、交流对话的平台。在竹园杏坛遇见每一个我、每一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竹园杏坛是为专业研究而设的“思行论坛”,没有强弱之分,唯有百花齐放。无论是一个案例还是一项课题,只要是真实的、专业的话,都是竹园杏坛最动听的声音。竹园高质量教育未来的路怎么走,且看老师在课堂上怎么做;提升学校办学质量该怎么做,且听老师在杏坛上怎么说……一个个问题因老师的实践分享而鲜活生动。分享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付出和自己的成长。当我们把想的做出来,把做的说出来,把说的写出来,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立起来了,教师成功的密码也显现出来了。在竹园杏坛听一段过往,想未来蓝图。
竹园杏坛是为未来发展而设的“精神论坛”,没有远近之忧,唯有携手奔赴。走上竹园杏坛的教师不一定是最优秀,但一定是最努力的。竹园杏坛在价值观引领的精神层面有一种感召力,让教师在抵达成功不远的地方,甚至抵达成功还很远的时候,能加速前进、加倍成长。在竹园杏坛发出声音,赢得共鸣,我们要心中有“规”、手中有“活”、目中有“人”。
学科实践是一个命题。如何做好学科实践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将外在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内在具体的核心素养,今天的汇报给方向、给轨道、给案例、给引领。接下来,学科实践在高质量办学之路上走下去、走到底,让研究走向常态、走近学生、走进课堂,我们要在“学习内容结构化,学生活动体验化,学习评价可视化”三大路径基础上,做好“学习目标素养化”的研究。
最后,再给老师们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学习贯穿始终,终身学习才有更多成长可能;二是计划先于行动,知道目标在哪里;三是实干才有成效,不做表面文章,用实证说话。让我们在一起想干活,有觉悟;敢干活,有勇气;能干活,有实力;干成活,有自信。期待竹园杏坛触发竹园小学高质量发展引擎的同时,也能看到每一位老师的成长、成熟和成功。
关键词: